
期刊简介
本刊是以瞄准国内外眼科先进技术理论的前题下,以提高我国第一线眼科工作者的理论水平、技术能力为目的,面向临床侧重实用,故深受我国眼科医生的欢迎,其发行量居我国18本眼科杂志的首位。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,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。
秋冬季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该怎么做?
时间:2024-11-12 10:52:00
一、生活习惯调整
合理饮食
控制盐摄入: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,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秋冬季节人们口味往往偏重,但仍应尽量减少盐的摄入,每天不超过 5 克。烹饪时可以使用限盐勺来控制盐量,同时减少咸菜、腌制品等高盐食物的食用。
增加膳食纤维摄入:多吃蔬菜(如菠菜、西兰花等)、水果(如苹果、橙子等)、全谷物(如燕麦、糙米等)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。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,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。例如,每天保证摄入 20 - 30 克膳食纤维,可以通过早餐食用一碗燕麦粥,午餐和晚餐搭配大量蔬菜来实现。
控制脂肪摄入: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,如动物油脂、油炸食品等。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,如橄榄油、鱼油等。不饱和脂肪有助于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。例如,每周可以食用 2 - 3 次深海鱼,以获取对心血管有益的 Omega - 3 脂肪酸。
适量运动
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:秋冬季节天气较冷,适合进行室内运动,如太极拳、瑜伽等;如果天气较好,也可以在室外进行快走、慢跑等运动。运动强度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定,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。
注意运动时间:避免在清晨气温较低的时候运动,因为此时人体的血管收缩,血压容易升高。可以选择在上午 10 点左右或下午 3 - 4 点进行运动,这个时间段气温相对较高,比较安全。
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放松: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,如快走 5 - 10 分钟或活动关节等,让身体适应即将开始的运动强度。运动后要进行拉伸放松,帮助缓解肌肉疲劳,减少运动损伤。
戒烟限酒
戒烟: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,使血管收缩,增加血小板聚集,从而容易形成血栓。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。对于吸烟者来说,可以采用逐渐减少吸烟量的方法,或者借助戒烟辅助工具,如尼古丁贴片、口香糖等,同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非常重要。
限酒: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、心律失常等问题。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(一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 14 克纯酒精),女性应更少。如果有饮酒习惯,可以适量饮用红酒,因为红酒中含有一些对心血管有益的成分,如白藜芦醇,但也要注意控制饮用量。
二、环境管理
注意保暖
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,要及时增添衣物,尤其是头部、颈部、脚部等部位。头部血管丰富,受凉后脑血管容易收缩,引起头晕等症状;颈部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,保暖可以防止血管痉挛;脚部离心脏最远,血液循环相对较差,保持脚部温暖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。例如,出门时可以戴上帽子、围巾、手套,穿上保暖的鞋子。
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
温度控制: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 18 - 24℃较为适宜。可以使用空调、暖气等设备来调节温度,但要注意定期通风,避免室内空气污浊。
湿度调节:秋冬季节空气干燥,室内湿度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等设备来维持在 40% - 60%。适宜的湿度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,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,同时也对心血管系统有益。
三、疾病管理和心理健康维护
监测血压、血糖和血脂
定期测量:高血压、高血糖和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。秋冬季节更要定期测量血压、血糖和血脂,建议至少每周测量一次血压,每月测量一次血糖和血脂。如果已经患有这些疾病,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增加测量频率。
合理用药:对于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,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,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。例如,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在正常范围内,也需要继续服药来维持血压稳定。
保持良好的心态
秋冬季节日照时间缩短,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情况。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,导致血压升高、心率加快等。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(如绘画、书法等)、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,保持心情愉悦。